住房保障重在“公平可持续”
2013-11-22 08:59:19 来源:腾讯网 编辑:admin_zr 评论:0 点击:
关键词 住房保障制度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中提到了关于住房保障改革的内容,被认为是最高决策层首次提出建立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并规范完善住房供应“双轨制”与住房公积金制度。
住房保障体系需符合国情
社会保障性住房由来已久,是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较有特殊性的一种住宅类型,它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提供给特定的人群使用,并且对该类住房的建造标准和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给予限定,发挥其社会保障作用的住房。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之前政府为楼市降温的核心举措是到2015年建造3600万套保障房,但现在已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存在规划布局不合理、工程质量问题频出、利益寻租不断等现象。此前的中国保障房政策存在偏离正轨的风险。
“符合中国国情保障体系不只是保障房”,原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保障体系既有救助型的,即通常意义的保障房;又有援助型的,比如说公租房;然后还有第三个层次是互助型的,比如公积金,以后还会有自住型的。
2020年或可实现根本性突破
10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特别指出,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要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从中央政治局针对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进行的集体学习开始,再到三中全会,一方面,将住房保障问题上升到政治层面,继续强化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的指标;另一方面,从融资的手段上完善了住房保障建设资金的不足。
而在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看来,现在还做不到保障各种需要被保障的群体,到2020年可能会有一个很大的改观。他指出,过去的保障工程还是有一定成绩的,一方面,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增长比较快,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城镇化还没有完成,还有越来越多的人会从农村进入城市,还有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住房,这两部分决定了,需要保障性住房的人会越来越多,政府的工作还有待加强。未来中国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完善的保障体系,但不会很快。
■ 难点
公平性和持续性成为最大课题
为了解决城市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中央政府要求各地批地、批钱,大力建设保障房,然而国家审计署发布的“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显示,有10.84万户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因提供不实资料、相关部门审核把关不严,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3.89万套、领取租赁补贴1.53亿元,另有1.13万户家庭重复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2975套,重复领取租赁补贴2137.55万元。
对于年内多个省份审计结果暴露出保障房空置的尴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认为:“这就是供应和需求有差异。”秦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在把握保障房供应“度”的问题上也应体现“按需供给”。
陈淮告诉记者,此次中央全会重点研究了改革,但是提到住房保障,也是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部分。“全会文件通篇的核心就是一个,强调市场,另一个强调公平。住房保障是公平之下的一个走向。”陈淮表示。
公平之外,保障性住房推进的持续性也被认为是住房保障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一个难题。赵晓认为:“有段时间抓得紧,就进行得较快;稍微放松一些,也没有足够资金的支持,地方政府就没有积极性。”他同时表示,住房保障改革的提出,表明了房地产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有一些需要由市场来配置,有一些又要由政府来提供保障,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环境。“事实上前期的房地产市场也并没有完全交给市场,因为房地产关系民生,它不仅仅是一个投资品或者商品,它还是一个人民群众必需的民生用品。对一些弱势群体来说,还需要进行必须的住房保障。”赵晓说。
上一篇:“国内空置房6800万套”遭质疑
下一篇:应建立中国特色农村土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