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窖”芬芳——与一民间好酒的邂逅
2013-10-17 14:00:14 来源:眉山全搜索综合 编辑:admin_zyb 评论:0 点击:
刘家沟清朝年间的刘烧坊
出研经镇二公里有个叫研经村的地方,两边是山丘,中为峡槽,村上的人家就坐落在两边的山碥上,山上青、毛楠、慈竹掩隐了一家一户,偶尔露出的山墙,从岩下突兀出来完全没有了这里曾是明末清初的一个古镇的影子,刘老五的父亲刘玉安向我们讲述了一段这样的故事:清朝研经是方圆百里的一个大集镇,街上的铁匠铺、茶坊、酒店、弹棉花、纺线子······是井研数一数二的大市场,刘氏烧酒坊就在镇东。坊里有十几个烤酒师,每天出的酒赶不上卖,清代康熙九年(1670年)祖上刘汉朝以他自制的药曲所酿的酒,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明百姓都赞不绝口,其酒纯厚绵长,醉而不晕,爽净甘醇,连嘉定府的官吏也托人订购,刘烧坊的酒一时声名远播,每场的进项银两,要雇人来挑回家,刘家是日进千金,富甲一方。积累的银两在梁担上把梁担都压断,成了几百年来的一段佳话。研经古镇的繁荣随张献忠到四川而付之一炬,刘烧酒也连带遭殃,刘氏大家族也四分五裂,各奔东西。刘家一代一代的先辈走的走了,刘烧坊也偃旗息鼓。
数百年过去,到了洪宪年间,袁世凯称帝,刘氏第九代传人刘仕明的门下,才从祖上的传家宝藏中,发现祖传的制曲秘方和酿酒工艺。刘仕明怀揣着祖传秘方,心有重振刘家百年兴旺酒业的想法,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眼下时局动荡,民不聊生,哪有余粮酿酒,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刘家是观音滩财主熊宝周的佃农,刘仕明思虑再三,才开口向绅粮熊宝周借粮酿酒,私下承诺,若烤出好酒,每月奉送熊家十斤好酿;若不出酒,愿为熊家帮三年长工,立字为据。刘仕明连更晓夜请人挑回借来的高粱、大麦、玉米等五谷杂粮。一家父子四人,自己动手修窖池,建烤房。一月以后酿出了清花亮色,净甘爽口的白酒,奉送到熊家府上,绅粮熊宝周赞不绝口,当下承诺,刘家烤酒用粮,尽管来借。他在东洋留学的儿子熊克武回故里探亲,喝了酒后,从此成瘾,非刘烧酒不喝。以至后来有熊克武,“背酒出川”干革命的故事。有熊家撑腰壮胆,刘仕明也有了底气,又连续建了五个窖池,轮流窖粮烤酒,埋坛窖藏,以提高酒的窖香醇度,在研经湾重振了刘烧坊,世袭的乡亲们再次有了口福。刘家人本分,每日有酒在研经湾的集市上卖,收入能养家糊口就知足了。
绅粮熊宝周的公子熊克武在日本东京留学,与荣县的同学但懋辛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四川举起反清的大旗,拉起了一支革命队伍,在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时,熊克武“背酒出川”奉命率敢死队攻打两广总督府,炸开两广总督府后墙,冲进督署捉拿张鸣岐,张闻讯逃跑,小分队与清军水师在莲塘街展开激战,最后被敌人分割包围,熊克武的16人小分队在一起饮了刘烧酒后,分别突围,在当地群众和同盟党的掩护下,熊克武得以脱身辗转到了香港。同年10月,熊克武组织四川革命党人,再度“背酒出川”参加武昌起义,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任命熊克武为左将军蜀军总司令。这一年刘仕明的老二刘玉华追随熊克武参加了革命军。“卢沟桥事变”发生不久,日寇对上海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淞沪会战”爆发,杨森率川军20军开赴上海与日军血战。战斗残酷。此次战事后方军需供给紧缺。熊克武的同乡刘玉华主动向部队捐献了一船原度烧酒,送到战场上,为救治伤病员当酒精消炎疗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熊克武任民革中央副主席。三年特大自然灾害困难时期特意从北京寄来钱粮票救济刘家。回故里探亲,亲自到刘仕明的坟上拜祭了这位普通的农民酿酒师。刘氏烧酒坊1953年取缔私营业主公私合营后,解体酒坊老土墙作肥,垫土种粮。
上一篇:小南瓜抢占大市场 秋菜让农民增收有望
下一篇:眉山市副局长到青神慰问因公负伤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