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眉山市仁寿县非遗抬工号子 荡漾山间的文化瑰宝
2015-10-15 09:08:54 来源:眉山全搜索综合 编辑:admin_zy 评论:0 点击:
抬工在抬重物时,常常“以歌辅工”,用喊号子的方式,统一步伐。
仁寿抬工号子于2007年被四川省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抬工,仁寿人称抬匠。号子,仁寿人称哨子。抬工“以歌辅工”,在抬石头、木头等重物,或是在造房架桥、婚丧嫁娶出力时,用喊号子的方式,统一步伐,分散负重之苦,极具地域特色。抬工号子广泛地分布在四川南部的丘陵地区,由于仁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仁寿抬工号子保护十分得力,并于2007年被四川省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仁寿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袁泉介绍,根据方言的不同,仁寿抬工号子可以分为西北、中部、东南三支。虞丞乡、汪洋镇、富加镇、宝马镇、始建镇、文宫镇等乡镇被仁寿县政府命名为“抬工号子之乡”。“如今,最有影响力的两支抬工队伍要数虞丞乡抬工号子队和汪洋镇抬工号子队。”
“一朵花儿开,花开一朵来,一双蝴蝶飞,飞下洛阳台,追的很难山,追的很难山,奴家小乖乖,奴家好人才。二朵花儿开……”日前,记者见到虞丞抬工队的领队王俊清时,他正和其他抬工一起,唱着号子《十朵花儿开》。
王俊清说,他们大部分都是16岁开始就当抬工,“以前,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造房架桥,都离不开抬匠,现在路况好了,条件也好了,已经用不上抬匠了。现在我们的抬工队主要是以表演的形式抬抬花轿和石头,还原当时抬工的场景,让大家知晓并了解抬工号子的魅力。”
“抬工号子的音乐性强,唱词句式整齐,节奏强烈,平仄相对,音韵和谐,易于念唱。多为七字句,也有五字句,只有少数号子是长短句式的。大家都觉得抬匠们唱的号子就和走队列时喊的‘一二一’一样,主要是用来统一步伐的,但这只是其一。”王俊清说,抬工号子有它特有的步伐和唱腔,这需要多磨合,才能协同配合,“一高一低,或是一个拖音,都是一个暗语,我们一听音调不对,就知道附近路况出现了转角、坑洼等变化,会及时将唱与上下肢、肩部及全身的动作融为一体,和大家一起涉险渡难。”
如今抬工队多以表演形式出现。
抬工号子常运用排比、重复的手法来谋篇布局,让整首号子显得整齐有序。王俊清说,不管是传承下来的号子,还是后来编唱的号子,从唱词的内容方面来看,都很注重细节的描述,或记录事件的整个过程,或历数相关的事物,或描述人物全身的打扮,干净利落地反映着抬工们的思想感情和他们的生活状态,或者折射着他们感兴趣的社会现实、历史故事和传说。
“不说金来不说银,专说主家请抬工。上面打的菠萝盖,下面打的水波纹……”《祭梁》这首号子是抬工抬石头、木头等重物上梁,或做其他劳动时常唱的号子。“花花轿儿四人抬,抬个美女上府来……明年一定生贵子,不是白丁是秀才。”号子《抬花轿》最常用在喜宴上。婚丧嫁娶是人生的重头戏,红白喜事的操办有一定的程式和规矩,这少不了抬工的参与。期间,抬工需要与支客师、媒婆、端公等共同扮演着司仪的角色。
“抬工是一个工种,也是一门手艺。抬石头需要学,抬丧需要学,唱号子需要学,招呼应酬需要学。”王俊清说,抬工抬重物行进比较难的是扳弯弯,特别难的是九十度的弯。“我们有首号子就是用在扳弯时唱的。”说话间,王俊清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号子《扳弯弯》——“扳弯弯来扳弯弯,一边是坎一边是田。一步一步朝前躜,慢慢走来慢慢扳。前排扳弯后排看,头杠伙尾看中间。后排扳弯前排慢,齐心协力扳过弯。扳过弯来算好汉,过了一弯又一弯。手世高强人称赞,抬匠不怕扳弯弯。”
“平时我有事没事就喜欢唱号子,走路唱,停下来坐着也唱,这号子,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王俊清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风俗也在改变,请抬匠的人不多,愿意学这门手艺的人也寥寥无几。
近年来,经过眉山市、仁寿县以及各乡镇的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抬工号子加强保护,大力宣传,全面推广,数年来抬工号子在四川省乃至全国都有了一定的影响。2001年,仁寿县128人组成的抬工号子队创造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2004年,仁寿县的虞丞乡抬工号子队走进中央电视台,参加“想挑战吗”栏目,表演获得成功。2012年,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北纬30度·中国行》栏目摄制组走进仁寿,对仁寿文化的代表抬工号子,拍摄了专题片。来源:四川文明网
上一篇:王影聪妙笔之下的眉山洪雅桃源是这模样
下一篇:眉山市喜迎“泡菜节” 东坡泡菜企业全力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