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全搜索

首页 > 眉山资讯 > 内容

走进中国唢呐之乡,为你解读现实版的《百鸟朝凤》

近期上映的电影《百鸟朝凤》中,

焦三爷和学徒天鸣等对唢呐绝活的坚守,

让观众感慨垂泪,

也让唢呐这一冷门民族乐器重归大众视野。

眉山丹棱县的唢呐演奏有上百年历史,

早些年间,

丹棱县人口仅10多万人,

却一度有上千名唢呐艺人,

还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唢呐)之乡。

如今,唢呐艺人收入锐减,

丹棱县唢呐艺人也从千人锐减至57人。

他们基本都从事婚庆行业,

绝大部分在“白事”上吹奏。

陈大礼,丹棱县双桥镇金藏村人,

34岁从木匠转行学习吹奏和制作唢呐。

上世纪90年代,

他一年吹奏上百场,年收入上万。

年近七旬的陈大礼回忆:

“撒喇子”(唢呐)安逸,

吹的人进屋都坐上座,

一两天就挣10多块。

而当时,乡镇干部1个月的工资也仅20多元。

靠着手中的唢呐,

陈大礼养大了三个儿女。

他谱写的唢呐曲多次获奖,

制作的唢呐也被丹棱县大雅堂博物馆收藏。

陈大礼也教会儿女们吹唢呐。

女儿陈双花的童年记忆是,

“经常向学校请假,跟着父亲四处演奏。”

丹棱县12所学校,

初中未毕业的陈大礼都去授过课,

他的徒弟,数以千计。

上世纪90年代以后,

越来越多的西洋乐器进入丹棱县城,

村民办红白喜事更喜欢用西洋乐队,

仿佛一夜之间,

田间地头的唢呐声少了起来。

陈双花如今从事婚庆行业,

她说,现在的婚庆九成都不需要唢呐。

“现在一名唢呐艺人吹一场婚礼,

虽然有300元左右,

但可能一个月也接不到一场。”

另一方面,有时中式婚礼却请不到唢呐手。

最近这一年,

陈大礼没接到过一场唢呐演奏的邀请。

吹了几十年,

他也从2000年开始学习铜管等西洋乐器。

2006年,

丹棱唢呐被列入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地多方开展抢救保护和扶持工作,

并将唢呐吹奏纳入中小学音乐课教学。

如今,偶有学校还在坚持授课,每月两节。

2015年3月,

丹棱县文广新闻局干部、与唢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杨家文,

牵头成立一支由10人组成的“金唢呐乐队”,

每月到农村演出2至3场,

部分演出完全免费。

杨家文说不清自己在坚持什么,

只是觉得也许哪一天,

唢呐会再旺盛地烧起来。

电影《白鸟朝凤》中,焦三爷告诫徒弟:

“别光盯着那几张票子,要盯着手里的唢呐。”

但现实的问题是:

“现在一个唢呐手艺人,

一年挣的钱还不如打工一个月的钱,

光盯着唢呐,

一家人张口吃饭怎么办?”

陈大礼10岁的外孙女潘瑞,

现在也开始学吹唢呐了。

小潘瑞的唢呐基础不是很好,

陈大礼希望暑假多教教她。

对于子女不再靠唢呐为生,

杨家文和陈大礼都表示:

虽没有坚守手艺,

但至少,还记得这份手艺。

这,似乎已经是不错的结局了。

 

相关热词搜索:唢呐 中国 现实

上一篇:眉山市:东坡区国有土地征收补偿办公室主任涉贿被捕
下一篇:四川旅游厕所标准出台 景区公厕可购物上网体检


中国农业银行眉山分行 章鱼挑食 农行眉山市分行金穗之窗 同颜画室 国网眉山电力公司专题 八百寿酒业
眉山全搜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