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全搜索

首页 > 眉山资讯 > 内容

四川日报记者眼中的瓦屋山丨重现的瀑布和登门的大熊猫

距离成都180公里的瓦屋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9%,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水质达地表水I类标准,是大熊猫、猕猴、红豆杉、珙桐等3000余种野生动植物良好的生活家园。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一度兴起矿产和水电开发热潮,过度无序水电开发不可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保护绿水青山,瓦屋山自然保护区走上了一条“修复之路”……

草木厚盖的山体上,笔直开出一道口子,水流飞下,冲进山脚一条小河,击出隆隆响声。8月17日,记者走进瓦屋山自然保护区。眼见对岸这道四五米宽的瀑布,洪雅县林业局林业工程师祝长颢说:“这道瀑布曾因为旁边建水电站消失多年,4年前电站拆除才重新出现。”

瀑布消失又重现,背后是“电站矿山退出保护区,为野生动植物‘让路’”的故事。

曾经的尴尬

过度开发,瀑布消失了动物难觅了

视线从这道瀑布移向一旁,在这条名叫白沙河的河面上,横排“站”着三个石墩,贴山的石墩上有一个圆孔,另一端山体旁还有一个石头围建的“船舱”。“石墩是压力钢管的支墩,圆孔就是安装引水钢管的,船舱是机房。”洪雅县国有林场团宝山管护站党支部书记赵海军说,这些都是长河电站的遗迹,那边山腰上还建了职工住房和办公楼,现在只剩下了几个台阶。曾经,人们从几公里外的拦河坝引水到此处山顶,水流从100多米高处冲下,带动机房内的发电机。

村民介绍长河电站遗迹

距离成都180公里的瓦屋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9%,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水质达地表水I类标准,是大熊猫、猕猴、红豆杉、珙桐等3000余种野生动植物良好的生活家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一度兴起矿产和水电开发热潮,过度无序水电开发不可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瀑布因此而消失。

“小时候见过这个瀑布。”家住长河电站下游两公里处的燕远村村民李万芳说,儿时最开心的就是在白沙河叉鱼。长河电站建成后,白沙河的水浅了一大截。一条条生产道路开辟出来,电站职工进出保护区,曾经时常出现在河边、菜地的野生动物难觅其身影。

电站的退出

和野生动物“打照面”成家常便饭

“必须为生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让路’。”洪雅县县长周代军说,近年来,洪雅县投入1.73亿元,关停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内水电站30座、矿山14座,封闭矿洞52个。

赵海军介绍,几年前,长河电站机器设备搬出后,留下机房混凝土表面,人们又从几公里外运来泥土覆盖了50厘米,种上花草植被。记者看到,机房遗迹上,扁竹根、棕榈、三菱草等花草已经十分茂盛。对岸瀑布旁边的树木中,不时有野猴上蹿下跳,玩闹嬉戏。

“我还救了一只大熊猫。”李万芳告诉记者,就在长河电站拆除两个月后,一只重病的大熊猫来到他家门口,他立即联系了林业等部门,将大熊猫送往相关处所得到了及时救治。“动物下山必须路过长河电站,如果电站还在,它肯定不敢下山,走不过来,说不定就在山上病死了。”

如今,和大熊猫、猴子、小麂、红腹锦鸡等野生动物“打照面”,又成了附近村民的家常便饭。

电站矿山退出的同时,洪雅县还动员干部群众8000余人次,在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内复绿,共恢复植被338亩,植被恢复率达100%。保护区外,越来越多的村民也逐渐吃上了“旅游饭”。

他们的守护

巡护重点从询问排查转向“看动物”

穿上迷彩服,带上弯刀、水壶、方便面,8月18日上午8点,吃过早饭,团宝山管护站巡护员陈国红等人又开始进山巡护。保护区内,像他们这样的巡护员已增配至62人,进行全覆盖巡护。陈国红说,“过去电站矿山职工住在山里,进进出出几百号人,我们要不停地询问排查,担心有不法人员混进来盗猎和破坏生态环境。现在主要是察看有没有受伤或生病的野生动物,及时提供救助。”

电站矿山退出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后,保护区核心区入口修建了新大门

记者看到,保护区核心区入口处新建了一座大门,门上“禁入”两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平时都是关着的,只让巡护员通过。”赵海军说,保护区还在出入口等重点位置布置了100多台监测设备,全天候远程监控。

此外,保护区在各入山关口设置了花杆,对游客进行劝返,严禁进入保护区核心区;安排巡护员进家入户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要求和方法,严禁进山打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技术贴】跟着这条学,起雾天也能拍出文艺感照片!
下一篇:看!上央视了!眉山仁寿的这座小镇,怎么那么“甜”!


中国农业银行眉山分行 章鱼挑食 农行眉山市分行金穗之窗 同颜画室 国网眉山电力公司专题 八百寿酒业
眉山全搜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