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泪!仁寿正在消失的记忆,你们还记得多少
2016-10-25 09:58:27 来源:眉山全搜索综合 编辑:admin_lf 评论:0 点击:
随着仁寿的发展
一座座高楼的拔地而起
老城在改造、新城在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变得熟悉又陌生
仁寿,给我们带来了很多
也带走了很多
曾经那些大街上习以为常的画面
熟悉的地方,想念的味道
如今何在??
爆米花、麦芽糖...
不知不觉中
那些小时候好吃的零食
已经只存在于大家的脑海中了
你是否也和小编一样
经常路过街边摊
突然就很想念
那些我们儿时每天吃的那些零食?
大块糖
“铛,铛,铛,”小时候最爱吃的糖之一,特别硬、特别黏...买一块能吃一天,含在嘴里等它慢慢化掉,那个滋味,小编觉得美极了!还记得父母经常跟我们说:吃多了牙齿要烂哈!
麦芽糖
焦黄色的糖浆在两根竹签中间,拉起长长的丝~浓浓的麦芽糖香味慢慢散开,舌尖尝到的是丝滑润泽的香甜滋味~吃这种糖的乐趣便在于此,每次在小编看到糖老板搅的时候都好想自己也去搅一下!
爆米花
炸米花,黑色炉子状的“炮筒”在火堆上面转,一会儿就会听到“砰”一声响,白花花的爆米花就哗啦啦的出来了,一个个白白胖胖的,现在特别少见了!
棉花糖
竹签子悠悠地转啊转,竟然转出了一朵朵白云,甜甜的,软软的,放学后买一根,香甜感觉满溢心田,现在偶尔在公园附近也有卖,形状和颜色都变得丰富了,但是再也没有童年的感觉。
袋装冰棒
小时候放学必买,一是因为便宜,二是因为好吃!小袋一毛,大袋两毛,在袋子的一个角边边咬一个小口子,慢慢吸吮,就是普通的糖+水冻起的冰块儿~偶尔一些有色素,不知道为什么那么爱吃,但现在已经完全销声匿迹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吆喝声最能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
穿梭于小巷中的买卖人
洪亮的吆喝声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
“擦皮鞋,擦皮鞋”
当年娃都会模仿的“擦皮鞋嘞~”的叫卖声,小时候总觉得擦皮鞋的箱子很神奇,小小的箱子装好多工具,不一会儿皮鞋变得干净亮堂了!
“磨剪子嘞,戗菜刀”
“磨剪子嘞,磨菜刀”是一门已快消失的老行当了,多年以前,“磨剪子磨菜刀”的手艺人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那拖着长音的吆喝声印在脑海里,已经典得令人无法忘怀。
“收破烂咯”
“可有破烂咯~”小时候听到这个大家就会把平时存的瓶瓶罐罐、废报纸壳拿去卖。有的是拉着板车,有的是扁担加上几个尼龙口袋和几根绳子,总是装的很满,我一直担心掉下来!
“买冰糕、买雪糕哦”
最早的商贩是扁担挑起或背起卖的,边走边喊,声音之洪亮,尤其那句“买冰糕、买雪糕哦”声音拖得很长。二角钱一砣,简直是良心价。
伴随着这些儿时记忆里的吆喝声消失
补锅匠、剃头匠、修伞匠、
修表匠、皮鞋匠、编筐匠……
这些老一代手艺人
逐渐消失在白城的钢筋混凝土中
“弹棉花”
小时候家家户户做被褥都会去找弹棉花的工匠,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一堆棉花被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小时候有新被子盖也是很幸福的事!
“磨刀匠”
“磨剪~~刀,菜刀~~~~",长吆喝似乎总会或近或远的响起。那会,老大爷扛着一条板凳,上面有磨刀石,看他拿着菜刀在磨刀石上哗哗哗的来回磨着,不一会儿菜刀就像新的一样了,刀被磨的飞快!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手艺也随着消失了。
“剃头匠”
一个煤炉子烧一锅开水,一根板凳,剃一个头两块钱,绝不多收,师傅手艺好,平头剪得那叫一个顺,如今已被各种高消费的理发店替代了。
“修鞋匠/伞匠/配锁匠”
嘴里叼一两枚小鞋钉,身边的收音机咿咿呀呀的响,时不时还跟身边的人开个小玩笑,曾经方便就能修补的东西,如今可能这种缝鞋的机器好像都很少见了。
“竹编匠”
竹编席子、簸箕、竹篮···是很多人最深刻的记忆。可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更牢固、更卫生、更耐用的各种替代品取代了竹篾的位置,产量在降低,技术也在消失!
“修表匠”
放大镜、酒精灯、镊子,还有灵巧的手是他们的兵器。小作坊里凝固了他们的人生画卷,见证了时间的游走,有多少怀念和追忆,在以后的日子里只剩下记忆。
“补锅匠”
以前谁家的铁锅烧穿了,又不舍得丢,就给师傅补一补。很多人家的锅都是补了再补,一用就是好几年。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锅破了就换新的,而补锅这个手艺就渐渐地消失了。
那些与一代人记忆有关的地方消失了,
有多少怀念和追忆,
在以后的日子里逐渐模糊或者更加清晰!
那些与一代人记忆有关的地方消失了
有多少怀念和追忆
在以后的日子里只剩下记忆
(来源:仁寿在线)
上一篇:眉山家传泡菜大比拼 寻找文化遗产传承人
下一篇:为眉山你最喜爱的泡菜传承人投上宝贵的一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