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宋韵“味”正浓 让东坡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独特魅力
2024-01-31 16:54:51 来源:东坡文旅 编辑:admin_zjx 评论:0 点击:
2023年东坡文化月活动之一——“回望千年·苏轼与眉州”周成仕中国画百米长卷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守住中华文化的立场,需要传承,需要不断创新。
如今,如何创新传播方式,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是一项紧迫的战略课题。去年11月,2023眉山市“东坡文化月”活动刚刚落下帷幕,这场持续一个月的文化盛会让世人将目光投向东坡故里,也投向从这里走出的灿烂辉煌的东坡文化。
“东坡文化月”主题活动之一大型新编历史川剧《梦回东坡》在眉山市会议中心上演
宋文化成形于北宋,东坡文化是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眉山持续加大文化品牌开发挖掘力度,丰富东坡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东坡文化IP,活化历史文化资源,提升眉山东坡文化在全国和世界的知名度,让东坡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独特魅力。
两宋时期
看眉山的“花样年华”
在中国历史上,宋代不是国力最强的朝代,但以经济文化之繁荣而为历代学者所推崇。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著名学者王国维特别推崇宋文化,尤其是宋代思想文化的价值。在《宋代之金石学》中,他开篇就说:“宋代学术,方面最多,进步亦最著。”
远景楼
宋代是一个繁华如锦的年代。宋代的眉山,也迎来了自己在封建时代的“花样年华”。
蜿蜒叠嶂的龙泉山脉与嵯峨逶迤的总岗山脉自东北向西南延伸,进入眉山境内,狂野的岷江在这里九转十八回,变得温柔沉静,滋养出千里沃野,它还换了个名字——玻璃江。苏东坡就以此为模样,给他的朋友们介绍家乡眉山:
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
岷江两岸的眉山,“介岷峨之间,为江山秀气所聚”,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自古是“坤维上腴,岷峨奥区”。意思是说,这里是天地间最肥沃的土地,也是岷江与峨眉山之间最神奇的地方。
陆游入蜀做官,游历眉山时,曾作诗道:“蜿蜒回顾山有情,平铺十里江无声。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苏东坡在《眉州远景楼记》中写道:“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文章开篇以乡俗为引,讲到眉州的三个古风民俗,皆有汉唐遗风,在其他地区已经罕见。
在宋代,眉州文风昌盛。士大夫“贵经术”就是好读书,早在唐代,眉山孙氏书楼就名扬天下,其“书楼”二字乃唐僖宗御笔亲书所赐。宋代眉山雕版印刷风行全国,是当时全国著名的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在此印刷。“重氏族”就是重视宗族建设,注重家训家风家教,其中尤以苏家“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家风最具代表性。眉山除三苏父子外,还孕育了“寿星之祖”商贤大夫彭祖,东汉忠臣张纲,西晋文学家《陈情表》作者李密,南宋名将虞允文,清代文学家彭端淑等杰出先贤……两宋年间,眉山出了909名进士,是名副其实的进士之乡,宋仁宗惊叹:“天下好学之士多出眉州乎!”
眉州民风淳朴。眉山人历来尊重官府、敬畏法律,“易治而难服”。人们活得通透旷达、自在闲适、与世无争。苏东坡曾写诗《和子由踏青》: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诗中回忆并描述了眉山人初春踏青的热闹场面,以轻快的笔调写出人们出郊踏青、歌舞宴游的欢乐场景,犹如一幅蜀中赏春风俗画,充满了眉山人对美好春日、美好生活的咏赞。
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千年以来,眉山风俗习惯受特有的东坡文化、大雅文化、忠孝文化、长寿文化的浸润滋养而古朴淳厚,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苦耐劳,邻里相亲,团结友爱,蔚然成风。史书记载,苏东坡曾祖苏杲、祖父苏序都乐善好施、薄己厚人。有一年,眉山遭受特大旱灾,饥民遍野,苏家开仓济民,无偿赈灾,救人无数,广受赞誉。苏家遗风,特别是东坡文化影响了一代代眉山人,滋养了一代代眉山人,也塑造了一代代眉山人。
寻迹东坡
一座城深深烙刻文化印迹
要了解宋文化,必定绕不开东坡文化;要了解东坡文化,必定绕不开苏东坡的故乡眉山。
三苏祠
寻迹东坡,可以从遗址遗迹出发,三苏祠是起点。
三苏祠坐落在眉山城内西南一隅纱縠行,原为苏家私宅,明洪武年间改宅为祠。历代几多荒废,又几经兴建,得以保全。新中国成立后,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经过历时两年多的大规模维修,三苏祠面貌焕然一新。游于其间,步移景异,风光如画。
三苏祠
三苏祠也是川派园林的代表,红墙环绕,绿树成荫,草木葳蕤。清人李德仪在《己未四月下浣眉州试竣敬谒三苏祠翼日得五古一首》中写道:
老泉屹中坐,灏气生须眉。坡颍左右侍,凛凛天人姿。为想获石砚,嬉戏殊常见。寒镫耿相对,夜雨听何时。中庭蔚嘉树,古柏森鳞而。白榆亦手泽,枯干留霜皮。亭亭两银杏,后起如孙枝。补设木假山,好事之所为。三峰俨乔梓,鼎立靡诡随。石梁间台榭,绿水回沦漪。虽无田田叶,犹号瑞莲池。
岁月流转,三苏祠内除无古柏森森,而增荷叶田田之外,其余景象与李德仪所载无大异。
千年来,眉山城市格局和中轴线也始终未变,宋时古城格局基本保存。目前,眉山拥有各级文化保护单位475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54项。
苍翠平缓的蟆颐山是苏轼和苏辙小时候玩耍之地,两兄弟在山脚读书的望江楼,如今遗址尚存;气势雄浑的连鳌山上,连鳌阁飞檐翘角,刻于石壁上的“连鳌山”三个大字,是现存国内最大的苏东坡手书遗迹;钟灵毓秀的中岩寺,见证了苏东坡的求学与爱情,唤鱼池边,他与王弗“唤鱼联姻”的佳话流传至今;东坡区富牛镇永光村,苏洵家族墓地——“短松冈”松柏依依,墓园里有苏洵程夫人合葬墓、王弗墓,还有后人希望苏轼、苏辙落叶归根而为他们建的衣冠冢,众多“苏迷”来到这里寻迹东坡,在墓前献上鲜花,拜祭先贤……
远景楼、古城墙、古城门楼……眉山遍布大街小巷的历史遗存,充满宋风宋韵的典雅古朴建筑,千年古城依然风华正茂,绽放无穷魅力,迎接八方宾客领略其绰约风姿。穿越千年,两宋荣光,行走眉山,昔日市井繁华再现于世,顿生时空交错之感。
参加了“东坡文化月”中“东坡大家讲”讲座后,来自广东惠州的“苏迷”李先生,身着宋制服饰,在眉山开启了自己“寻找苏东坡”之旅。沿着眉山“缅怀东坡”经典旅游线路,从蟆颐山、到短松冈、再到中岩寺……将“东坡”有关的遗迹遗址“一网打尽”后,李先生感叹道,“追忆宋朝,缅怀东坡,不能离开眉山。来到这里,可以真正感受翰墨飘香,领略东坡文化的魅力。”
传承弘扬
让“一滴水”折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第一站来到眉山。在三苏祠视察时,总书记深有感触:“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太和老镇历史文化街区。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眉山前行的力量。眉山市委高度重视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传承发展,明确锚定“一心三地”目标,着力打造东坡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建设全球苏学研究高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知名人文旅游胜地。
为了传承弘扬东坡文化,眉山强化保护利用,坚持规划引领,推动东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工作方针,守住三苏文化千年根脉。”市文广旅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当前,眉山强化东坡遗址遗迹保护,出台了《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加快三苏祠保护维修与提档升级,对标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实施三苏祠古建筑维修等17个重点项目。系统推进三苏祠、蟆颐山、中岩寺等保护利用,高质量推进东坡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融合的保护传承体系,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蟆颐观
千百年来,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古迹,“东坡”二字已然融入了眉山人的骨血。
打造“有古韵的建筑、有记忆的街区”。眉山打造历史文化街区,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加快三苏祠历史文化街区周边老城更新、眉州古城墙历史文化街区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实施太平古街历史文化街区、太和老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目前,完成“东坡步道·大家之路”城市绿道项目,建设全国开放式家风家教主题教育基地。近期,保留巴蜀特色码头文化的眉山太和老镇历史文化街区也将迎来开街。
传承东坡文化,不仅要通过历史读懂其中的爱国情怀、报国宏志,更需要党员干部涵养良好家风。2023年5月,东坡文化专题培训班在眉山市委党校开班,首个专题讲座就是“苏东坡的家风家教”,此后,培训还邀请到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为参训党员干部主讲“宋代官员典范苏东坡”。深入挖掘东坡文化蕴含的家风家教内涵,眉山还先后制作了《三苏家风蕴清廉》《功废于贪行成于廉》等专题片,编印《三苏家风家教》《清廉东坡》等教育读本;依托三苏祠、东坡步道,建设了全国最大的户外家风家教基地,面向全市党员干部重点开展弘扬清廉家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以优良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
文化的传承弘扬,群众是主体。去年以来,眉山聚焦构建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规划建设一批乡音“微剧场”、乡(村)史馆,以及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数据显示,全市现有备案博物馆17个,其中,大部分博物馆,是依托宋代及此后朝代传承下来的本地特色文化,建立起来的“微型博物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快看!下雪了!2024年丹棱的第一场雪!!
下一篇:人民日报推荐!眉山这片油菜花海,你还没去吗?